我與李彥良老師從未見過面,對她的直觀印象僅來自一張照片:春風里,老樹虬枝,桃花燦爛。李老師一頭銀發,碎金般的陽光灑在臉上,笑容亦如身后的桃花。 一直固執地認為:在生活中,通過外貌、服飾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很難, 相識再久,也僅僅是"認識"而已。 文字撕開了語言和表情的偽裝,更容易看清一個人的人品、格局與心胸,通過文字,反倒更容易"懂得"。因為避開了生活中瑣碎的拉扯,我和李彥良老師的交往,從文字到文字,直接一步步走進彼此的內心深處。 第一次見到李老師的文字,是李老師對平臺的周冠軍評選文章做的點評,簡練精當,雖然僅僅只言片語,字里行間,滿滿都是對文學新人的關切與鼓勵。然后,她投稿,我編輯。由陌生,逐漸到熟悉。 有兩件事,我對李彥良老師印象深刻。 以李老師的年齡,名與利都不再掛礙于心,寫作已經純粹是為了愉悅自己。《三音集》、《瓦妮說童年》出版后,李彥良老師免費贈予文友。打包、快遞,七旬老人不收文友一分錢。群里有一個年輕人,向李老師討要書籍以后,主動提出按照定價給李老師書費與快遞費。雖然李老師幾經推辭,年輕人還是發了紅包。如果事情到此結束,倒不失為一段文友間惺惺相惜的佳話。可是,有一天,故事忽然大逆轉。年輕人突然私聊我:主編,李彥良高價賣書的事你知不知道?我尚沒反應過來,他又在群里發消息:淘寶上,李彥良的書才xx元,她卻收了我xx元,……目睹了整個事情經過的文友們給年輕人解釋:淘寶上書籍的定價與作者無關。年輕人卻情緒激動,口出不遜,文友們憤怒了,紛紛指責年輕人。年輕人退了群,卻不斷電話騷擾正在住院的七旬老人。佳話變成了鬧劇,文友們在群里譴責這個年輕后生。李彥良卻勸慰大家:年輕人,情緒容易激動。我不會發紅包,等女兒回來了,把書費與快遞費退回他就是。 如果以為李彥良老師是沒有原則的濫好人,那就錯了。另一件事,讓人看到了老人金剛怒目的一面。李彥良老師一篇關于晉中春節風俗的文章在新銳微刊推出沒幾天,卻在某報紙上看到了相似率達90%以上的文章,更可笑的是,作者身為七零后男性,居然把李彥良老師作為四十年代獨生女的獨特風俗也照搬不誤。文章被剽竊的經歷,很多作者都有過。大多數作者憤怒過后卻無可奈何,最后只能作罷,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文章掛上文賊的名字。 這個慈祥的七旬老人,卻一下子變成了頑強的斗士,一次次聯系報社,拖著行走不便的雙腿蹣跚在維權路上,終于讓剽竊者低頭認錯,在報社公開道歉。 李彥良老師發稿,一直用那張照片:陽光,虬枝,桃花絢麗。一直覺得,這桃花,這虬枝,就是她自己。 于文友熱心,于后輩寬容,于剽竊者絕不茍且,這樣的李彥良老師,就像她照片中的桃樹,枝干遒勁,嶙峋傲骨,枝頭,卻是寬容與溫暖開出的燦爛花朵。 文如其人。李彥良老師把筆伸向歲月深處,用達觀與睿智,以遒勁的筆力,在生命的夕陽里,繪出一片燦爛的桃花。 她的作品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經過歲月淘洗打磨以后,流淌在血液里的睿智與積淀在骨子里的正直。 在《三音詠嘆》中,她以出世的豁達與入世的熱情,從心音、足音、筆音三個不同的角度,寫出了為人為文應有的境界與追求。“我夢想自己,能做個足下有音的平常人。而且那音是篤實厚重的。” 有人說:文章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格局與心胸。因為有這樣的格局,李彥良老師的文章,呈現出一種大胸懷與大氣象。李彥良老師此類文章的動人之處,已遠遠不是語言運用的爐火純青、寫作技巧的出神入化,更多的是思想的深邃與視野的宏闊。 在《寫作漫談》中,她這樣寫到:人有人格,文有文風,書是有品格的東西。書的品格由作者的人格和文章的文風組成,也是有氣質、品位、特色的。守護和珍重自己作品的品格,是作者的自信和本分。傳播真善美,是作者良知的底線。不管你有多么了不起的才華,也不要用文字忽悠讀者。…… 我喜好寫作,但總覺得寫作文和出作品是兩碼事,做作者和當作家是兩個概念,讀書是欣賞別人,著書是修煉自己,都不可等閑視之。 此文被今日頭條轉載后,閱讀量一路飆升,讀者紛紛留言:漫談深刻,受益匪淺。 另一類作品是紀念父母、懷念童年的懷舊之作。這些作品,語言淺淡直白,情感卻濃烈深厚。李老師是獨生女,雖然家境貧窮,父母卻給了她最深摯最完整的親情。也正是因為這深沉的父愛母愛,讓李老師形成了溫和寬容的性格,也讓她有了不竭的創作源泉。 這些作品,因為時光的過濾,那些童年的故事,純凈而美好。有小女孩和母親捉迷藏卻不小心睡著了讓父母急得掉淚的淘氣,有對給自己做了一雙繡花鞋的老師的感激,也有當小老師路口執勤絕不通融的認真執拗,還有扭著秧歌過大年的喜氣與自豪。這些文字清新明媚,文字背后的作者心如赤子。很難相信,這樣的文字是出自一個七旬老人之手。時光任是多情,沒有粗糙了這顆晶瑩剔透的少女心。 山西著名作家葛水平說,李彥良老師的文章有“草木之氣”。確實如此,李老師的文章,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以真情與智慧澆灌,散發著草木的清香。 所有的自傳都是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傳。李老師的作品里,一樹桃花,灼灼其華。 春風十里,不如你。 作者簡介:劉莉,河北人,愛旅游,愛讀書,熱愛一切美好的人與事。 +10我喜歡
作者:瑯寰 人生猶如一列疾馳的火車,疾馳在生命的旅程,上演韶華綻放的美麗。我們都是故事的主角,無論是熟悉的,陌生的,遇見的,錯過的,記憶的,遺忘的,都在竭盡的演好自己的角色,為的只是一場永不凋零的演出。盡管有人下車,有人上車,但卻一直在向前,向前行駛。 流年是一段韶華,蒼老是一段年華。當手中曾經握緊的風沙揚起,當指尖的沙漏傾泄,當筆墨側鋒濃重,窗外的風景開始變了顏色,瘦黃卻凝結成熟,枯零卻捎帶自然,蕭瑟卻洋溢溫暖。 歲月的沙漏雖歲磨平了每個人的棱角,而往昔的剪影也如片片雪花涌來。但并不是守候在地平線上的原點,并不是輸在了等待上,并不是沉湎直至緬懷。錯過的終以錯過,結束的早已結束,開始的剛好開始,何須轉彎,何須留戀,又何須祭奠。 恰逢韶華,歲月靖好。于不知不覺間,開始留戀,難舍沿途的風景。突然,豁朗的天空張開懷抱,處處洋溢芳香。原來,生活如一壇老酒,愈是醞釀,愈是積淀,愈是醇香。靖好的光陰,安穩的現實,又豈能不小心錯過?漫步在稻花香間,閑逸在河邊垂釣,休憩在懶洋洋的陽光下,即是幸福。此時,不求似曇花一般于一夜間轟轟烈烈的綻放,不求似櫻花一樣凋零在明媚的季節,但求平淡中包裹著平凡的溫暖,享受著家常的溫馨。 正值青春,笑納百川。宛如一潭平靜的湖水,不會因一圈又一圈波動的漣漪激起層層疊浪,早已過期一怒沖冠的沖動,早已熬過酒入愁腸的傷懷,早已解體紙醉金迷的迷茫。看慣了強顏的歡笑,看透了卑微的淚水,頓悟了佛法的禪機。與其整天郁郁寡歡,不如灑脫一點,暢快一點,自在一點。任憑辱我,欺我,欺我,又何必計較。微微一笑,沒有誰可以為誰怎么樣。哭是一天,笑過也是一天,不如開開心心的拋卻煩惱留下每一天美好的回憶。(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待字流年,意氣風發。終點尚未在地平線上升起,即使處處是轉彎高坡,穿梭在黑暗的隧道,但任憑誰也無法生硬的認命結局。哪怕出發的起點梯度差太大,卻仍在定義域的范圍徘徊,沒有一點點的過界。所以,于不同的位置滋生出不同的追求,夢的翅膀也終于得到洗禮與升華。夢想的執著,其實無關性別,無關年齡,無關歲月,重要的在于一個火熱的心,不似青春勝似青春。 夕陽殘血盈滿天際,縱使阻擋不住黃昏的腳步,也要綻放瞬間的光澤,然后定格永恒。仔細琢磨,其實沒有什么理由,僅僅為了曾經夢過,憧憬過的結局。遲暮之年,倘若有人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定答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人生如一條大河,時而澎湃時而沉緩;又如一曲樂章,時而激昂時而低吟,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前進的姿勢。我們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一幕幕悲歡離合的劇情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己編輯,導演,剪輯。或許,我們哭過,我們累過,我們熬過,我們怨過,我們恨過,當太多的不容易匯聚,熔煉的必是點金精光。 如果存在輪回,我愿意一如既往的選擇做一個追風箏的人。 第一世做一個追風箏的人;第二世做一個追風箏的人;第三世做一個追風箏的人;……(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生生世世,從稚嫩的兒時,懵懂的少年,正茂的壯年,到遲暮的老人,一直一直持續著,做一個追風箏的人,沒有斷點。 +10我喜歡
僅僅是題目,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讓生命化蛹為蝶”,這是生命的渴求和呼喚,這是人性的昂揚與奮斗!明飛龍的《讓生命化蛹成蝶》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孩,相貌丑陋,說話口吃,而且因為疾病導致左臉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講話時嘴巴總是歪向一邊,還有一只耳朵失聰。他的母親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一個來到世界上沒幾年的孩子,就要開始伴隨不幸命運的折磨,他以后怎樣生活啊?”但她除了對孩子倍加愛護之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也許這孩子注定是個生活的強者。他比一般的孩子更快地走向成熟,面對別的孩子嘲笑、譏諷的話語和目光,他默默地忍受著。他有自卑,但更有奮發圖強的意志。當別的孩子在玩具中打發時間時,他則沉浸在書本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書是成人讀物,他卻讀得津津有味,因為他從中學到了堅強,學到了一種永不放棄的品質。 為了矯正自己的口吃,他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說家,嘴里含著小石子講話。看著嘴巴和舌頭被石子磨爛的兒子,母親心疼地抱著他流著眼淚說:“不要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懂事的他替媽媽擦著眼淚說:“媽媽,書上說,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沖破束縛它的繭之后才變成的,如果別人把繭剪開一道口,由繭變成了的蝴蝶是不美麗的。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 后來,他能流利地講話了。因為他的勤奮和善良,他中學畢業時,不僅取得了優異成績,還獲得了良好的人緣,他周圍的人,沒有誰會嘲笑他,有的只是對他的敬佩和尊重。這時,他母親為他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兒子盡量順利些。但他同樣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做一只美麗的蝴蝶。” 1993年10月,博學多才,頗有建樹的他參加全國總理大選。他的對手,居心叵測地利用電視廣告夸張他的臉部缺陷,然后寫上這樣的廣告詞:“你要這樣的人來當你的總理嗎?”但是,這種極不道德的、帶有人格侮辱的攻擊招致大部分選民的憤怒和譴責。當他那成長的經歷被人們知道后,贏得了極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說的“我要帶領國家和人民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的競選口號,使他高票當選為總理,并在1997年再次獲勝,連任總理,他的“我要成為一只美麗的蝴蝶”也成為名言被人們廣為傳誦,人們親切地稱他是“蝴蝶總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連任兩屆跨世紀的總理讓•克雷蒂安。(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守著一本書,讀著一篇文章,總有些東西從書本里跳出來,不經意地打動著我。不因畸形自卑,不向命運屈服,不因受辱放棄的讓•克雷蒂安,如一只蝴蝶,以頑強的毅力沖破繭的重重束縛,讓生命飛翔出永恒的美麗,這份堅強與美麗足以打動每一個讀者。 是的,生命總有些無奈,因為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比如低微的門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無法回避的“繭”。但有些東西則我們卻可以去選擇,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氣,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命運的挑戰之勇,對未來的執著以求……它們是幫助我們穿破命運之繭,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劍。 我想,每個人的生命之“蛹”,都束縛在“繭”中,如果不選擇破繭成蝶,就只能默默死亡。破蛹化蝶的生命之劍,需要用自尊、自信、毅力、勇氣去鑄就,破蛹為蝶的生命之力,來自內心不滅的信心和對理想的追求。于是,我們不必羨慕那些不經意間便在理想之路上走了很遠的人們,那畢竟是少數的幸運兒。我們要相信,唯有那些背負著人生苦難的重荷依然執著前行,一直堅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走得最遠最好的。唯有用汗水和毅力去描繪,生命的軌跡才會深刻美麗! 讓生命化蛹為蝶,生命才因此美麗動人! 作者:淡菊如煙(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10我喜歡
這里我又想到了孔子。 孔子實在不愧為人類智慧的一個不竭的源頭,修身、處世、治學、經國,我們都會在孔子那里獲得一種歸宿和驚喜。就說這檢測朋友的標準,孔子自有他驚世駭俗的高論。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諂媚的人交朋友同兩面三刀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取媚于人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見《論語·季氏》—孔子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這可以被視為友情的《圣經 我們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作為孔子的學生,這“七十”多賢人之間是一種怎樣的友情關系?我曾對這段史實進行過檢索,我發現他們之間“擇”與“處”的心態基礎,能給我們帶來諸多啟迪。當然,這也許與孔子這個海納百川的巨大“磁場”有著重要的關系。 ①不以貴賤論英雄 在孔子“有教無類”教育理念的驅使下,孔子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不同國籍、不同出身、不同年齡。但正如百川歸海,一旦聚于孔子門下,則一視同仁,平等相處,絕不會因貧勞而受到學友的歧視,也不因丑陋而為大家所鄙薄。顏回貧病交加,但品格高尚德性純美,不僅深得孔子器重,也為學友們所尊崇 有一年,就是孔子帶著他們被困于陳蔡邊境那次。一連七日,師生們在無米之炊的情況下同生死共命運。 天夜里,在人們入睡時,子貢跑至附近農家買回一點米。天亮了,子路忙著淘米,有的學友提水,有的就近拾柴,顏回則燒火煮飯。 米飯剛煮熟,有話愍不住的子路卻急匆匆地告訴孔子說,顏回借煮飯之機偷吃米飯。 孔子和子路轉身來到煮飯的地方,仿佛看見顏回正左手拿著一團東西,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擇米粒往嘴里放。但當他們走到面前看時卻驚呆了。原來,顏回右手拿著的是沾滿污塵的蜘蛛網,蜘蛛網上沾了一些飯粒。 顏回告訴老師和師兄子路:“剛才,我揭開了鍋,看看是否還需加水,不料熱氣升騰,蜘蛛受熱猛爬,茅屋檐下耷拉的沾滿污塵的蜘蛛網一下子落到了米飯上,我怕弄臟了飯,就用左手把蜘蛛網捏出來,上面沾了一些米粒。飯粒雖臟,但丟了可惜,便把米粒從臟污蛛網上擇下來吃掉。” 孔子聽后深為感動,并告訴他以后再不能吃臟飯,否則會生病的。 子路則帶著愧疚的心情向顏回“賠不是”:“我剛才錯怪你了從此大家更敬佩顏回。 ②把朋友的事兒當自己的事兒 有個學生叫公西子華,他比孔子小四十二歲,有一次公西子華出使到齊國,行色匆匆,家里的事情來不及安排,學友冉有主動替他照應,為他母親請求小米。孔子說:“給他六斗四升。”冉有說不行,一個老大大在家,不容易。孔子說:“那就再給他二斗四升。”冉有卻給了她八十斛。孔子說:“公西華到齊國去,坐著肥馬拉的車,穿著輕暖的皮衣。我聽說:“君子只周濟貧窮的人,而不給富有的人錦上添花。”冉有說:“老師您說得不錯,但問題是子華先生的皮衣肥馬,都是因公務而配,他自己卻是很貧窮 孔子點頭稱是,非常贊同冉有對學友的真誠。 ③相互欣賞 我們還沒有發現有關孔子弟子之間,互相嫉爐或相互攻訐的記載。相反,他們是人各有志,相互欣賞。在孔子的導引下,顏回的人品,子貢的才華,子路的豪爽,宰予的善辯…都得到大家的認同,大家也在這種認同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孔子死后,大家在幾年之內,尚沒有“樹倒猢猻散”,對恩師的思則與日俱增,像子貢為老師守了三年喪之后,才去做生意。有一次,大家在一起突然發現有若長得非常像老師,就異口同聲地推舉有若為師,而且對有若的尊敬像對先師一樣。當然,在發現有若學識難以與先師相比時,也不無端地遷就 ④朋無遠近、友忌厚薄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兩個人與孔子除了是師生關系,還有另外重關系。一個是公冶長,他是孔子的女婿,另一個是南宮適,他是孔子的侄女婿,這兩個人從來沒有因為與孔子的這重關系就瞻不起其他學友,尤其南官適,他本是富家子弟,但卻崇尚像顏回那樣甘居陋巷,而不改其志的品行,他言談謹慎,淡化功名。 在孔子的學生中,有一個人叫澹臺滅明,(史記》里說他“狀貌甚惡”,還有一個叫子蓋的,身高不滿五尺。但學友之間從不以貌取人,一次魯國的貴族到孔子這里來“招聘”基層管理人員。大家都知道,這些貴族財豐資厚,薪金待遇一定很高,但快言快語的子路卻極力推薦性格內向的子蓋。在場的學友無不為子路的一視同仁而贊嘆。 聰明的子貢曾因對待學友的一次失誤而抱恨終生。孔子去世幾年以后,同學們先后各奔前程。其中最出色的當然是子貢。他曾到衛國做了國家的總理C子貢相衛”)而另一個叫原憲的同學,則落難江湖,貧居陋巷。一次,子貢坐著高級轎車從原憲的住所前路過,就想下車去看看這位昔日的老同學。而原憲也實在不成體統,披著破爛衣服來見子貢。子貢覺得在眾人面前自己的同學如此邋,有些掛不住面子,就說:“哥們,你現在是不是有病啊?’而原憲卻沒理解子貢的話,而是把當年老師教導的那一套“酸氣”又拿了出來,他說:“我聽說,沒有財富就叫貧窮,通曉道義而無法實施才叫有病。像我目前的現狀,是貧窮而不是患病。”子貢感到非常慚愧,覺得在老同學面前有失真誠,所以便快快而別,終生引為不快。 真正的友誼,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應承受得“零度”的檢測。子貢的這次失誤,就是在原憲那“零度”(不卑不亢)心態下耐不住地位與身份的拖累,因此讓遺憾為友情鉆了個破綻,似乎也會使人性在震顫中赤裸裸地搖擺起來。 +10我喜歡
袁幸嘉的優質推薦評比伍寧芳的購物開箱清單蔡怡禎推薦評比新聞黃昇岑的推薦評比好物59965陳思幸的優質必買清單劉俊蘋的評價心得李宜依的優質推薦評比94992陳文義的優惠好物
無障礙與高門檻缺一不可 劉靜凌的評價心得鬧心 (2) (3) 金雯倫的評價心得雙12:不囤無用的東西,只花該花的錢 唐庭禮直播開箱推薦36410
留言列表